安徽电讯

导航

当前位置:安徽电讯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牛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记住战争为的是走出战争、铭记和平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日前在接受总台专访时表示,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势起到决定作用,而今人对那段历史的研究和记忆为的是“走出战争、铭记和平”。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5891748", container: "_i630znox87b", async: true });[img]//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m.js" async="async" defer="defer" >

  “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这是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拉纳·米特在其中国抗战研究著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中开篇所写下的话。

  米特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大部分西方读者读到《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这本书中描写的中国战场上的故事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这是因为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这段历史并不了解。当他们了解到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数千万人,但是却牵制住了日本几乎全部的主力部队时,西方读者才逐渐认识到中国在二战中作出的贡献和付出的代价。

  “如果您想了解中国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就必须看到1938年,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第二年中国在战场上做了什么。当时,包括西方外交官在内的许多观察家都认为,中国在实力对比上明显弱于对手,投降是唯一的选择。但我们知道,中国的军队和人民继续与日本作战,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顽强战斗,这至关重要。”米特教授说。

  米特教授分析说:“如果在1937—1941年之间失去了中国对日本的牵制和抵抗,那么亚洲和欧洲战场将很难有效打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走势将彻底改变,因此这是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贡献的意义所在。”

  米特教授指出,反思那段历史对今天最大的启示就是要远离战争,维护稳定的国际关系。“二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走出战争,这是那段历史对于今人最大的警示意义。我们应该从二战中汲取的另外一个教训就是理解如何建立更加团结合作的全球体系。”

  教授指出,国际历史学界近期越来越关注中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在今年美国学者理查德·弗兰克出版的新书,讲述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的历史,他在书中把这段历史的起源追溯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而并非是1941年的日本偷袭珍珠港。这是全球学者开始重新探究中国在二战中作用的一个重要例证。”(总台记者 梁弢)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上一篇:实验室设计、人员培训……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几内亚分享这些经验
下一篇:专家热议中国版集体诉讼选案标准 强调法定公益效率

Copyright © 2012-2024 anhuid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